时间: 2025-09-19 17:37:10 | 作者: 完美电竞平台
清晨八点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,天空如蓝灰色绸缎般舒展,晨雾尚未散尽,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四十余辆助动车格外醒目。伤友们熟络地打着招呼,眼角眉梢满是期待——在丰田中国志愿者的陪伴下,他们即将走进北京国际福祉博览会,触摸更便捷的出行可能。
这一幕温暖的场景,正是丰田深耕中国福祉车事业的生动缩影:在这个年销量仅1000多辆、占全国新车市场比重不足万分之一的小众领域,丰田以六十余载的坚守与百分百的热情,书写着“为所有人提供移动自由”的企业担当。
福祉车,并非仅为残障人士专属的 “特殊车辆”,其覆盖人群远超想象。据统计,我国残疾人总数约8500万人,其中肢体残疾约2472万人;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2.97 亿、占总人口 21.1%。“出门难”已成为千万量级行动不便者的共同困扰,相较于智能、电动,这是摆在车企面前的一道必答题。
“在中国市场,福祉车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,但目前花了钱的人其认知有限,大家不知道哪些品牌、哪些车型能提供福祉车。所以,我们第一步是要提升市场对福祉车的认知度、好感度,由此产生购买意向。”丰田中国副总经理牛煜坦言。加快普及福祉车,能让数千万名残疾人、老年人成为受益者,享受到无障碍出行对生活质量的改善。
而丰田,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便开启福祉车研发,带着 “Mobility for All” 的信念进入中国,将日本多年积累的经验与中国客户的真实需求深层次地融合,誓要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自由拥抱世界。
这份信念,藏在实实在在的行动里。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落幕,丰田将服务赛事的 238 辆无障碍车,全数捐赠给中国残疾人联合会,分发至全国 215 家残疾人机构。利用,丰田工作人员发现,“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他们不是不想出门,恰恰相反,他们非常渴望能走出家门,希望能融入到正常生活中去。”听到这样的心声,让丰田更加坚定:福祉车不仅是交通工具,更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 “情感纽带”。
在福祉车这一利润微薄、公司参与度低的领域,丰田并未浅尝辄止,而是通过产品创新、服务延伸与生态构建,形成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,将福祉车业务做深、做细、做扎实,持续为行动不便人群破解出行难题。
在产品端,丰田以多车型、多能源布局构建完善产品矩阵,打破无障碍出行的车型局限与价格壁垒。其不仅将成熟车型升级为福祉版本,如曾服务北京冬残奥会的赛那格瑞维亚福祉版,凭借可遥控电动旋转座椅,让行动不便者实现自主上下车;更针对不一样需求拓展品类,推出国内首款通过安全测试的副驾旋转座椅纯电车 bZ3 纯电福祉改装版,将售价控制在 20 万元左右,大幅度降低个人用户购买门槛,同时为偏好 SUV 的群体打造荣放 RAV4 福祉试作车,搭载与日本同步的超薄升降旋转座椅,实现车型需求的全面覆盖。
在服务端,丰田围绕用户全场景用车需求,推出灵活且贴心的服务举措。为解决临时用车难题,2024 年5月联合 KINTO 近多出行,在北京、苏州等多地开启福祉车租赁业务;为让用户直观体验与便捷选购,2025 年 1 月落地国内首家常设福祉车展厅,并于同年 3 月推动 bZ3 福祉版面向个人销售、同步开启该车型海南租赁服务;更聚焦居家养老老人就医痛点,探索 “健康直通车” 服务,计划联合养老与医疗机构提供门到门陪诊接送,化解老年人看病出行难题。
在生态链端,丰田以用车-服务”一体化思维,串联产品研制、使用场景与服务延伸,构建闭环无障碍生态。
过去几年里,丰田中国从车型研发时贴合客户的真实需求(如降低售价、适配 SUV 品类),到使用阶段提供租赁、展厅体验等便捷渠道,再到延伸至就医、养老等关联场景的服务探索,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供给,而是通过整合自身资源与外部机构(养老机构、医疗机构等),形成覆盖 “选车-用车-延伸服务”的完整生态链,让福祉车从交通工具升级为连接多元生活场景的无障碍载体,真正将福祉事业落到实处。
“我这腿不好,每次去医院都得麻烦邻居帮忙抬上车,直到上个月在社区活动上看到丰田的福祉车,才知道还有能自己坐着‘转’下来的座椅!”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张阿姨今年72岁,提起福祉车,她满是感慨,“之前光听说‘无障碍’,真不知道有这么实用的车,身边好多老街坊也都没听过。”
张阿姨的困惑,正是福祉车事业推进中“社会认知度低”的真实写照。不少用户都坦言:“第一次见”“没想到还有这种车”—— 残障人士王先生使用轮椅多年,他曾无奈表示:“以前总觉得出门只能靠家人开车接送,要是早知道有带升降平台的福祉车,也不用总宅在家里了。”
而 “后改装法规严格、上牌限制多”,则成了不少用户的心头堵。残障人士李先生有一辆家用轿车,想加装电动旋转座椅方便上下车,却屡屡碰壁:“问了好几家改装厂,都说‘不敢接’,怕改完不合规没法上路。”
“车是好车,就是太贵了。” 赵师傅的妻子患有帕金森症,他算了一笔账:“一款基础福祉车要30多万,就算凑够钱买了,每年保险、保养也是一笔开销。要是能有像日本那样的购车补贴、免税政策,负担能轻不少。” 他说,身边不少有需求的家庭,都因为 “成本高、没补贴”望而却步。
这些来自用户的真实呼声,道出了福祉车推广的核心难题:认知断层让需求 “被隐藏”,企业动力不足让选择 “受局限”,补贴缺位让负担“难减轻”。
对此,丰田中国发出呼吁:将无障碍出行纳入政策视野。一方面通过宣传普及让更多人了解福祉车,另一方面放宽福祉车改装与上牌限制,出台购车补贴、机构用车扶持等政策,让企业有动力投入,让用户有能力使用 —— 正如日本通过购车税金减免、高速费打折、每月燃料补贴等举措,让福祉车走进更多家庭,这也为我国福祉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。
近年来,丰田重提“替人着想,尽己所能”的造车初心,以及“爱每个人,为奉献社会殚精竭力”的企业本色。在初心和本色指引下,丰田既展开深入的战略思考,又采取积极的战术行动。
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,丰田的初心和本色,并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。它藏在残障人士“靠自己”,通过赛那福祉车升降平台自主上车的惊叹里,通过bZ3旋转座椅、独自坐进副驾时眼里的闪光中……在这个流量和销量为王的时代,福祉车不会带来多高的经济效益。但车企终究不能只考虑利益,还要思考自己的角色和社会责任。
丰田坚守福祉车市场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,不是追求曝光度的慈善秀,而是长时间坚持做那些“没有人注意却真正重要”的事。万分之一的市场占比,百分百的的用心投入——这正是丰田作为全世界汽车巨头的担当与温度。
晨雾还未散去,但伤友们的脸上已洋溢着灿烂笑容。他们了解,为了Mobility For ALL,向所有人提供自由的移动出行,有些企业在不计回报地持续努力着。